8.1 市场规模预测(2025-2030)
根据IEA预测,到 2030年,可再生能源将生产出全球近一半的电力,风能和太阳能光伏发电量所占份额将翻一番,达到30%。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光伏市场,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。
2025 年,我国将坚持绿色低碳转型,大力推进风电光伏开发利用,全年新增风电光伏装机2亿千瓦左右,可再生能源消费量超过 11 亿吨标准煤。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,2024年中国光伏组件产能及产量将分别达到1120.0GW和560.0GW,2025年达到1240.0GW和620.0GW。
从长期来看,随着全球能源转型的深入推进和光伏发电成本的持续下降,光伏市场将保持高速增长态势。预计到 2030 年,全球光伏累计装机将达到5TW以上,中国光伏累计装机将达到2TW以上,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市场。
8.2 技术发展趋势预测
电池技术方面,N 型电池将逐渐替代P 型电池成为市场主流。其中,TOPCon技术凭借其较高的转换效率和相对成熟的技术,将在短期内占据主导地位;HJT 技术虽然成本较高,但随着技术进步和规模扩大,成本有望下降,市场份额将逐步提升;xBC技术在特定应用场景如分布式光伏和高端市场具有优势,也将占据一定市场份额。
组件技术方面,大尺寸化、双面化、高功率化是主要发展趋势。182mm寸配。
和 210mm大尺寸硅片将成为市场主流,市场份额超过 95%;双面组件市场份额将超过70%;高功率组件将成为市场主流,600W以上组件将成为标前沿技术如钙钛矿太阳能电池、叠层电池等也在快速发展。钙钛矿太阳太能电池具有较高的理论转换效率(实验室已突破30%),展现出了巨大的发理展潜力,但距离大规模商业化应用仍存在较长的技术攻关之路要走。
8.3 产业发展趋势预测
产业链整合与优化将是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。随着行业竞争加剧和产能过剩问题凸显,产业链各环节将加强整合,优化资源配置,提高整体效率。预计未来几年,行业将加速出清,市场集中度将提高,龙头企业优势将进一步凸显。
市场竞争格局也将发生深刻变化。随着技术迭代加速和应用市场多元化,企业差异化竞争策略将更加明显。技术领先、成本优势明显、市场渠道完善的龙头企业将占据优势地位,而技术落后、成本高、市场渠道不畅的企业将面临淘汰风险。
商业模式创新将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。随着光伏成本的下降和应用,场景的丰富,新型商业模式如光伏租赁、光伏银行、光伏+储能等将不断涌现,为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。
8.4 政策建议与投资机会
针对政府,建议加强顶层设计,优化政策环境,促进产业健康发展。一是完善产业政策,引导产业有序发展,避免盲目扩张和低水平重复建设;二是加强技术创新支持,推动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;三是完善市场机制,促进市场化发展;四是加强国际合作,推动全球光伏产业健康发展。
针对企业,建议加强技术创新,优化产业布局,提高国际竞争力。一是加大研发投入,提高自主创新能力;二是优化产业布局,避免盲目扩张和低水平重复建设;三是加强国际合作,规避贸易壁垒,开拓国际市场;四是加强产业链协同,提高整体效率。
针对投资者,建议关注以下几个投资机会:一是技术领先、成本优势明显的龙头企业;二是具有技术壁垒和成长性的细分领域企业;三是新型应用场景如BIPV、光储一体化等领域的领先企业;四是具有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的新兴企业。
总结
中国光伏行业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,已成为全球光伏产业的主导力量。
目前,我国光伏产业链各环节产能产量全球占比均达80%以上,占据全球主导地位。中国光伏产业在政策引导和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,实现了从依赖国外技术到自主创新、从低端制造到高端引领的跨越式发展。
然而,中国光伏产业也面临着产能过剩、价格下跌、国际贸易壁垒等挑战。2022-2023年两年间,全球硅片产能预计新增量就超过了500GW,而同期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需求仅在 300GW 左右,导致供需严重失衡,价格大幅下跌。同时,美国、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光伏产品实施反倾销、反补贴等贸易限制措施,增加了中国光伏企业的国际竞争难度。
展望未来,中国光伏产业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。随着技术进步和成本下降,光伏发电将在全球能源结构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。预计到2030年,可再生能源将生产出全球近一半的电力,风能和太阳能光伏发电量所占份额将翻一番,达到 30%。中国光伏产业将在全球能源转型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。
为促进中国光伏产业健康发展,政府应加强顶层设计,优化政策环境;企业应加强技术创新,优化产业布局;投资者应关注技术领先、成本优势明显的龙头企业和具有技术壁垒和成长性的细分领域企业。通过各方共同努力,中国光伏产业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。
根据IEA预测,到 2030年,可再生能源将生产出全球近一半的电力,风能和太阳能光伏发电量所占份额将翻一番,达到30%。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光伏市场,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。
2025 年,我国将坚持绿色低碳转型,大力推进风电光伏开发利用,全年新增风电光伏装机2亿千瓦左右,可再生能源消费量超过 11 亿吨标准煤。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,2024年中国光伏组件产能及产量将分别达到1120.0GW和560.0GW,2025年达到1240.0GW和620.0GW。
从长期来看,随着全球能源转型的深入推进和光伏发电成本的持续下降,光伏市场将保持高速增长态势。预计到 2030 年,全球光伏累计装机将达到5TW以上,中国光伏累计装机将达到2TW以上,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市场。
8.2 技术发展趋势预测
电池技术方面,N 型电池将逐渐替代P 型电池成为市场主流。其中,TOPCon技术凭借其较高的转换效率和相对成熟的技术,将在短期内占据主导地位;HJT 技术虽然成本较高,但随着技术进步和规模扩大,成本有望下降,市场份额将逐步提升;xBC技术在特定应用场景如分布式光伏和高端市场具有优势,也将占据一定市场份额。
组件技术方面,大尺寸化、双面化、高功率化是主要发展趋势。182mm寸配。
和 210mm大尺寸硅片将成为市场主流,市场份额超过 95%;双面组件市场份额将超过70%;高功率组件将成为市场主流,600W以上组件将成为标前沿技术如钙钛矿太阳能电池、叠层电池等也在快速发展。钙钛矿太阳太能电池具有较高的理论转换效率(实验室已突破30%),展现出了巨大的发理展潜力,但距离大规模商业化应用仍存在较长的技术攻关之路要走。
8.3 产业发展趋势预测
产业链整合与优化将是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。随着行业竞争加剧和产能过剩问题凸显,产业链各环节将加强整合,优化资源配置,提高整体效率。预计未来几年,行业将加速出清,市场集中度将提高,龙头企业优势将进一步凸显。
市场竞争格局也将发生深刻变化。随着技术迭代加速和应用市场多元化,企业差异化竞争策略将更加明显。技术领先、成本优势明显、市场渠道完善的龙头企业将占据优势地位,而技术落后、成本高、市场渠道不畅的企业将面临淘汰风险。
商业模式创新将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。随着光伏成本的下降和应用,场景的丰富,新型商业模式如光伏租赁、光伏银行、光伏+储能等将不断涌现,为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。
8.4 政策建议与投资机会
针对政府,建议加强顶层设计,优化政策环境,促进产业健康发展。一是完善产业政策,引导产业有序发展,避免盲目扩张和低水平重复建设;二是加强技术创新支持,推动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;三是完善市场机制,促进市场化发展;四是加强国际合作,推动全球光伏产业健康发展。
针对企业,建议加强技术创新,优化产业布局,提高国际竞争力。一是加大研发投入,提高自主创新能力;二是优化产业布局,避免盲目扩张和低水平重复建设;三是加强国际合作,规避贸易壁垒,开拓国际市场;四是加强产业链协同,提高整体效率。
针对投资者,建议关注以下几个投资机会:一是技术领先、成本优势明显的龙头企业;二是具有技术壁垒和成长性的细分领域企业;三是新型应用场景如BIPV、光储一体化等领域的领先企业;四是具有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的新兴企业。
总结
中国光伏行业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,已成为全球光伏产业的主导力量。
目前,我国光伏产业链各环节产能产量全球占比均达80%以上,占据全球主导地位。中国光伏产业在政策引导和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,实现了从依赖国外技术到自主创新、从低端制造到高端引领的跨越式发展。
然而,中国光伏产业也面临着产能过剩、价格下跌、国际贸易壁垒等挑战。2022-2023年两年间,全球硅片产能预计新增量就超过了500GW,而同期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需求仅在 300GW 左右,导致供需严重失衡,价格大幅下跌。同时,美国、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光伏产品实施反倾销、反补贴等贸易限制措施,增加了中国光伏企业的国际竞争难度。
展望未来,中国光伏产业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。随着技术进步和成本下降,光伏发电将在全球能源结构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。预计到2030年,可再生能源将生产出全球近一半的电力,风能和太阳能光伏发电量所占份额将翻一番,达到 30%。中国光伏产业将在全球能源转型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。
为促进中国光伏产业健康发展,政府应加强顶层设计,优化政策环境;企业应加强技术创新,优化产业布局;投资者应关注技术领先、成本优势明显的龙头企业和具有技术壁垒和成长性的细分领域企业。通过各方共同努力,中国光伏产业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。